钢板桩的常用截面形式
1.打钢板桩是构筑地下挡水挡土墙的施工措施。钢板网的打桩机一般可以用2.5t柴油打桩机,打桩之前,先以2~3块桩为一组就位插入土中,在桩两边安装导向夹具使桩不偏离桩线,待校正完备后即可打桩。
柴油打桩机打钢板桩,按打桩长度分为:6mm以内、10mm以内、20mm以内等四个分项。打桩工程量按板桩重量以t计算。
2.拔钢板柱是施工完成后,拆除钢板柱进行基础回填施工工艺。拔钢板柱一般采用40t振动沉桩机,用钢丝绳套紧桩身,铸件振动拔起。拔钢板柱按拔柱重量以t计算。
3.安、拆导向夹具的鉴别线形布置
打预制方桩从平面看为点式布置,而打钢板网为了要达到设计桩线布置要求,打桩前需要用夹杆,按板桩做成夹槽,沿槽将桩插入进行是施打,故称为“导向夹具”。导向夹具分段安装,打完一段距离的桩组后,拆除再移动到下一段,如同直立混凝土基础梁模版一样。
国外发展历程
在国外早期的护岸工程、采掘工程以及建筑的基础施工中,人们经常采用木材或铸铁等材料制作防护板桩。随着冶金轧钢工艺技术的发展,通过轧制工艺生产的钢板桩强度高、质量稳定、综合性能好,且可以重复使用。
1902年,德国工程师Tryggve Larssen先生在不来梅(地名,经常给小孩讲童话故事的父母应该有所了解)开发制作了世界上块U型剖面铆凸互锁的钢制板桩。为陈旧的拉森U型板桩被Giken Kochi公司安放在总部展示以纪念U型板桩的问世。
1903年钢板桩引入日本,用于三井本馆的挡土工程施工。同年,美国开始引入拉卡旺纳(Lackawanna)钢板桩。
1908年美国在黑石港(BlackRock Harbor)施工建设中大规模使用了钢板桩,并于1910年在提升美茵号战舰时用锁口钢板桩建成了空格围堰。
1911年,卢森堡阿塞洛米塔尔公司(Arcelor Mittal)生产出批钢板桩。
1914年,两头都能连锁的板桩面世了。每块U型板桩两头的“U型突出”能够用来连锁相邻的板桩。互锁构造能够形成一个水密空间从而增加连锁构造处的强度,这个改善一直被国际绝大多数的板桩制造商沿用至今。
国内发展历程
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,从前苏联进口了少量U形钢板桩产品,并在武汉长江大桥应用。同年,由勘测设计院设计,工程局施工的我国在黄河上自主设计和施工的座黄河桥——兰新线河口黄河大桥正桥2#~7#墩原设计为钢板桩围堰沉井基础,根据地质条件,2#、3#和7#墩由于基础埋置深度较浅(但在1964年的多次探测中,发现2#、3#墩基岩冲刷严重,其中2#墩基底前端已部分掏空,3#基础前端嵌入岩层仅有90cm左右,后通过钢板桩围堰内抽水,在直径19m范围内的河床上铺设混凝土防护进行加固处理),改为钢板桩围堰明挖施工,在技术人员和工人技术革新下,工地创制转盘打桩架,解决了打圆形钢板桩围堰的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