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钢板桩年消费量近300万吨,其中欧洲约50万~60万吨,北美也达50万吨以上。在亚洲地区,日本年消费量50万~60万吨、韩国约20万吨、东南亚近20万吨(其中新加坡年消费量10万吨)。
据了解,国外热轧钢板桩的消费结构大致是:60%用于一次性使用的性结构,约40%%在临时结构中反复使用。钢板桩的重复使用业务由打桩租赁公司经营,如德国的蒂森克虏伯在德国有13家连锁经营的打桩与租赁公司,基本覆盖了德国。日本目前钢板桩租赁与打桩量逾100万吨/年,钢板桩年周转次数超过3次(整个应用周期按8次摊销折旧)。除日本外,新加坡与韩国的钢板桩租赁与打桩业也十分发达。
国内发展历程
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,从前苏联进口了少量U形钢板桩产品,并在武汉长江大桥应用。同年,由勘测设计院设计,工程局施工的我国在黄河上自主设计和施工的座黄河桥——兰新线河口黄河大桥正桥2#~7#墩原设计为钢板桩围堰沉井基础,根据地质条件,2#、3#和7#墩由于基础埋置深度较浅(但在1964年的多次探测中,发现2#、3#墩基岩冲刷严重,其中2#墩基底前端已部分掏空,3#基础前端嵌入岩层仅有90cm左右,后通过钢板桩围堰内抽水,在直径19m范围内的河床上铺设混凝土防护进行加固处理),改为钢板桩围堰明挖施工,在技术人员和工人技术革新下,工地创制转盘打桩架,解决了打圆形钢板桩围堰的困难。